省名师洪洋教授事迹介绍

日期:2013-11-19 10:29:07作者: 来源:

  \

        洪洋教授是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一名公共基础课教师。她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1年多,讲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记得2009年4月,一位93K1B的七年制学生在校园网贴了一篇“洪洋老师,我想你!”的文章,曾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其中有一段写到:“…我越来越想念大一下的物理老师,洪洋教授。让我为之震撼的不是她优秀的讲课,而是那教授的风采,大师的风范。我不得不承认,和众多的医学专业课比起来,物理不算什么太重要的学科,物理知识也不是医学生的命脉。可我在她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那些物理知识。我认为,大学是一个主要靠自学的地方,但老师的作用绝对不可以轻视。我们需要一些大师把我们领进知识的殿堂。我在洪老师身上看到了她的知识是如此的深不可测。让我感觉到做一个像她那样的人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我离“大师”两字是多么的遥远。未来供我驰骋的天空是多么的广阔。在我两年的大学生活中,洪洋老师与吴华章老师具有的人格魅力几乎将我震撼。他们两位也是我在医大唯一钦佩的两位老师。洪老师那极具原则的做人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活的洒脱自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让我深切感受到前途是如此的光明…”(摘自 中国医大校园网)。在全国的评师网上点击“中国医科大学 洪洋”可以查到学生对她的评价。有学生写到“洪洋老师吗? 她是我的偶像!上学期听她讲物理,这学期听她讲血液流变学.她讲课条理清楚,既生动又严谨!”另有:“大学一年级结束了,最受益的课是洪洋老师的物理课,不仅对我的学习定位,而且对我生定位影响重大。我承认之前并不喜欢物理,她的超能让我转折!…”(摘自 全国评师网)。

        洪洋教授担任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公共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评审专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医学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医学物理学会生物物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编委;全国医药类物理课程教学研究协作组副组长;教育部非物理类物理教学研究东北地区高等学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她在全国医学院校同行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近年来,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组办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物理高师班或研讨会上,都是与物理学界的院士、名师们一起,做大会特邀报告,阐述医学物理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制定医学物理课程的基本要求;分析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此外,她还被许多医学院校特邀,在广西、河南、江苏等地为学生做交叉学科发展态势的讲座,受到普遍欢迎。

        洪洋教授在医学物理教育岗位上最卓有成效的当属教材建设了。她迄今共主编出版了16部教材,不仅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用物理学》主编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影像物理学》主编,而且在今年一年又承担了三项重量级编写任务,包括主编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医学物理学》项目;主编国家规划医学英文版系列教材《MEDICAL PHYSICS》和高等教育医学规划教材《医用物理学》。此外,她还作为许多重要科目的副主编出版了7部教材。

        洪洋教授不仅在教材建设上积累了丰硕成果,在教学改革上也做出可喜的成绩。她一直承担大学本科普通物理学、医用物理学和中英双语物理学教学;以及生物物理学、血液流变学、放射卫生学、辐射防护学、医学影像物理学、相对论、运动生物力学等多种必修及选修课程。每年用于讲课的时间都超过300学时,可以说,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从基层教学岗位走出的名师!

\

        2006年,洪洋教授承担了2007至2010年度中央地方共建优势学科项目“医学信息分析和影像物理技术实验平台”项目并通过层层考核获得批准,为改善实验条件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她承担的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项目获得2005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她主持的《医用物理学》教学实践2009年获得辽宁省级精品课程;她主持的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课题《物理基础在医学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2010年9月获高等学校物理教学研究优秀结题课题。

        洪洋教授从2000年起就是物理与生物物理教研室主任;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她从事医学物理学、生物物理学与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科研LT乐投。主要研究心脑肺器官及血管系统动力学与流变学,高血压模型机制、物理因子作用及药物影响的微观机理和数学建模等。作为分支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承担辽宁省课题3项;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二项;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辽宁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9篇被SCI、EI、CA、BA收录。其实,在科研领域,洪洋教授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她和她的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打破了普通基础学科长期以来科研无起色的局面。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下,教研室年青博士们以每年至少3篇SCI和EI的论文产出数为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